欢迎来到武汉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校务信箱

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校新闻 >> 正文

周爱华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

发布时间:2023-05-15 浏览量:

周爱华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

“聚焦新课标 建构新教学 ”第一期学习汇报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方案”)和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已于2022年4月正式颁布。新方案与新课标要落地,需要更具体的谋划与推进行动,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周爱华深入学习领会指导精神,并不断带领工作室成员在实践中学习成长。继今年4月受孝昌县教育局邀请送教下乡以来,多次深入到老师们课堂,用新方案、新课标指导老师们教学。近日,周爱华老师为工作室每位成员赠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小学语文》一书,要求老师们结合书中课例及平时教学实际,认真自学,交流心得,共同促进教学相长。

(图为周爱华老师带头认真学习)


何苗老师自2022年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来, 我在各种学习过程中对很多概念、名词都是一知半解。通过读《课例式解读小学语文》,把理论与书籍一起比对着研读理解,我有了新的收获,对于许多概念我也渐渐清晰一些。例如,书中第四章中的问题10——“如何基于学习任务群理解大单元教学”所指的“大单元教学”。以往我们的语文教学,是遵循学段、学期、单元、单课的顺序来进行内容组织的,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改为学段、学期、单元。新的理念下,单元是一种“素养”单元,而不是“内容”单元。大单元的“大”,不是单纯地指聚集越来越多的内容,而是指以素养目标为线索来组织单元,从而迭代累积形成更大的具有意义的认知网络。也就是说,通过大单元,学生得到的不是惰性知识,而是知识网络。




张竹娟老师:在研读这本书关于“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课例板块时,我刚好上到《小英雄雨来(节选)》这节课,于是我认真学习了《小英雄雨来》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及解析。课例采取情境创设法,给学生布置“革命英雄故事讲解员”的任务,唤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情节地图”搭建故事架构,故事中再以“想象细节”来写自己的故事;最后给出好故事的标准,建立一个标准体系,让学生将阅读与表达对应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运用多种方式分享阅读体验,交流阅读问题,积累了读故事、写故事、讲故事的经验,提高了阅读鉴赏能力,实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汪艳老师:经过深入学习,我对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学习情境,有了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的过程性体验。因此,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学习情境,二是语文实践活动。书中通过三年级开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为例,让我明白了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选择学生适切的学习情境。

那么什么是学生适切的学习情境呢?我的思考是任务群的学习离不开情境的学习,情境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引擎。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情境认可、接受和驾驭,学习情境的创设要做到真实而富有现实意义,真实是学生信赖的重要前提,要让学生看得到、摸得到、能操作。除了现实真实,虚拟真实也可以用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角色代入,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还可以通过角色代入汇聚相关内容,和语文实践结合起来,如由《圆明园的毁灭》创设“圆明园小导游”的学习任务群。


王银老师这本书解答了我学习新课标后产生的疑惑:单元内的课文在内容上似乎没有太大关联,甚至有的课文文体都不同。现在想是自己肤浅了。“单元整体”是围绕素养达成而组织的“集合”,每一个单元目标代表在课程结束后,学习者可以掌握且能在现实世界中实际运用的知识技能。今天的单元是“素养”单元,而不是“内容”单元。“单元”是素养目标达成的单位,是围绕大概念组织的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等的集合。它是立体的,它为学校教育和现实世界、现在和未来之间搭建了一座牢固的桥梁。它可以让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专家思维迁移到现实世界中,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家思维面对未来多变的生活,提升解决未来的真实问题的能力。

现在,我理解了基于学习任务群“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也为我日后进行大单元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跳出“课时主义”的围城,不再过度给学生灌输专家结论,围绕素养组织教学,用课程培养学生解决直实性问题的专家思维。


杨茜老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接,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基本与高中课程保持一致,包含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在立足语文的基础上还要辐射其他学科,正所谓“得语文者得天下”。如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的课例6《故宫博物院》的设计中,虽然在学习时不可避免要带着学习任务读书,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欣赏了金碧辉煌的宫殿,了解了世界上具有标志性的宫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了美得享受。而一些宫殿历经几百年的沧桑,时代更迭,依然屹立不倒,这也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对建筑学有所了解。对语文的学习,中间又不仅仅是课文文本的学习,涉猎所广,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带出来的。而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很多方面的知识。书中不仅为我们讲解了新课标里面的这些大概念,还展示了很多课例。为像我一样的教师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撑,为我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严瑾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自己要有一潭水。”读了 《课例式解读》这本书中的优秀课堂案例之后,这句话就一直在我的内心回响。本书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课例16,苏轼年度主题研习课。按照“低、中、高”三个学段的特点,设计三个阶段的学习任务。

低段的以“成语”为载体,积累与运用成语的语言意义,感受苏轼的语言的文化魅力。中段的通过三个任务来描绘苏轼的样子。任务一是以从苏轼的文学作品中初步感知苏轼的形象,建立文字与人物形象的的联系。任务二是对比各朝代大家关于苏轼的画作,夯实画苏轼人物肖像的认知基础。 高段学习题跋,进行思辨。理解“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对主题的深度研学,来体会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了乐观的人生态度。

语文核心素养,其核心是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事,收获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课例16中设计的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任务看似各自独立,实际上环环相扣。让我感受到语文的教学,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段的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有效的设计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对这次工作室成员的学习汇报,周爱华老师表示了认可,肯定了大家潜心钻研的能力。同时,她提出,这次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只是学习的开始,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深刻领悟新课标的内核,学习领会要更全面、更具体、更有实效。老师们要通过个人的专业成长,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创造生成有活力、有魅力、有张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体会共同学习成长的生命动力。
















Baidu
map